县民政局实施精准救助温暖困难群众

发布日期:2023-05-24 浏览次数: [字体: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县民政局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积极打造“‘建’真情,‘救’在身边”社会救助品牌,用真情和温情善待困难群众,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早发现,落实帮扶责任。县民政局着力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与主动发现机制,主动与残联、医保、人社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铁脚板”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推行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时效性和便捷性。组织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梳理出26701名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对照救助政策,分类落实帮扶措施;排查纳入跟踪帮扶重点人员1324人,全部落实确定镇、村两级跟踪帮扶责任人,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多层次,健全救助体系。县民政局强化动态监测,密切关注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遇困情况,重点关注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变化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做好救助帮扶工作。健全完善分层分类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完善包括低保、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在内的多层次救助帮扶体系,打造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格局,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022户9281人,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3892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10649人、护理补贴10272人,临时救助314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约0.94亿元。

优服务,拓展多元救助。县民政局积极引导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主体参与扶弱济困,探索建立“物质+精神+服务”的综合救助格局。大力发展慈善救助,联合县慈善总会开展“情系孤困·善盈水乡”特殊困难群体慈善慰问活动,放大“社救+慈善”效应,分类实施重大疾病灾难家庭、困难孤寡老人、爱心助学等慈善救助子项目。2022年,实施“靶向项目救助”2800余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423万元。安排2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向全县3373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暖心包”。依托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市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低保、特困等特殊困难残疾老年人实现居家上门服务全覆盖。为困境、留守儿童,低保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开展“牵手·圆梦”“成长引路”“童享阳光”行动。联合爱心志愿组织为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致困的家庭开展“邻里守望”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元温情救助,让城乡困难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社会保障政策温暖。吴爱军 赵海玲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