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广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全省60个“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盐城市两案例入选,其中,我县教育局报送的《劳动教育助推“双减”提质增效》榜上有名,获全省推广。
近年来,县教育局始终将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依托“一套方案、两处基地、三条路径、四个走进”,让劳动教育回归本源。
出台“一套方案”。出台《“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新成立“双减”办牵头负责整体优化各中小学劳动课程设置,形成各校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坚决促成百分百参与和百分百达标“双百”要求。
打造“两处基地”。一方面,各学校因地制宜开辟“小农场”“生态园”“责任田”“自耕地”“木工房”等劳动场地,全县中小学校内基地从15个增至46个,达到全覆盖。另一方面,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立体打造厨艺体验操作平台40间,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采摘、洗切、炒煮、烧烤等一条龙服务。
开辟“三条路径”。依据学生活动场所的改变,把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以课程的形式合适地设置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路径进行系统推进。小学阶段重在日常劳动体验,2021年至2023年全县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规模性的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劳动近1.7万人次,19所初中全部建成学校志愿劳动组织。
开展“四个走进”。县教育局中教科和初教科联合指导全县中小学开展“四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即走进农村、走进公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参观全县新农村田园建设,学生对农作物和蔬菜的识别度从1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对校企劳动产业链的熟悉度从15%左右提高到65%左右。王彬 卞加进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