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时节,我们走进高新区多个项目建设工地,到处可见项目建设的忙碌景象:有刚破土动工的,有设备进场的,有进行试生产的,有产品成功下线的……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正是高新区坚定不移抓产业、聚合要素抓项目的生动写照。
“我们前后只用了100多天时间,对原美嘉绿能公司厂房进行收购、新建、改造,已建成厂房4.27万平方米,完成1.5万平方米附属用房的装修改造。目前,四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已全部到场,两条线已投入生产,另两条线的安装调试已接近尾声。该项目的竣工投产,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的又一个‘高新区速度’。预计今年可实现开票销售5亿元,以后年均可实现应税销售25亿元。”10月22日,在总投资7亿元、年产1.2GW的悦阳光伏项目现场,高新区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高新区当前正在快速推进的项目还有: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年产50万台智能防爆电机项目、年产2万台(套)流体控制设备项目等等。
瞄准“智能及高端装备、新能源、通用航空”三大产业,高新区认真分析园区产业基础,梳理相关产业链条,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龙头项目引领,注重强链补链,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化程度,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高新区的龙头项目之一,贝肯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上海引进的专业生产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企业,目前已经投资5亿元。在负极材料车间,三个巨型储罐装置正在生产石墨烯粉末,这是涂布上必须用到的核心元素。该公司总裁刘次圣说:“企业将进一步增加设备投入,提高产能。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
江苏英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锂电池的企业,总投资10亿元。公司总经理许文治告诉笔者,该项目虽是今年刚投产,但目前订单充足,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产品涵盖超低温电池、低密度动力电源、手机充电电池等,预计今年销售可实现2亿元的目标。
短短两年时间,一个大体量极具爆发力成长态势的新能源电池及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如今已在高新区拔地而起。负极材料、隔膜涂布、PACK、锂电池等产业链相继落户,总投资超30亿元。
抓住了龙头项目,就以此集聚上下游关联项目,有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就可引来更多的配套企业,进入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从而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
5D智造谷是苏辽省级合作项目,高新区是江苏省第二家项目承载地。选择布点高新区,是看中了这里的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我县在一线生产作业的传统机床就有近30万台,且多数面临着升级换代。5D智造谷项目的竣工投产,整合了全产业链,构建了智能制造新生态,这里的制造业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开创了“制造”变“智造”的先河。“5D智造谷”最终将实现5000台智能机床的规模。“中国制造2025”涵盖十大关键领域,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正在高新区迅速崛起。
高新区历来重视产业培植,扩链、补链、强链的意识很强。该区在认真梳理、分析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链上节点性项目和当地的薄弱环节,重点招引带动性强、辐射力高的关键项目,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建湖通用机场是《江苏省通用机场规划》确定的全省10个国家(区域)级通用机场之一、8个产业支撑型通用机场之一,也是省发改委“十三五”期间核准的第1个跑道型通用机场项目。高新区依托机场这一优质平台,立足整机及零部件制造、机场地面设备及通航运营类项目,依托知名国企、央企、民企和航空类科研院所开展招商,加快建湖通航产业链的培植,先后招引落户通航产业项目12个。
“中国飞龙”是建湖通用机场投入运营后,首个签约入驻的“国”字号央企通航公司。以此为新的起点,高新区正加快推进通航产业发展,积极培育航拍航测、应急救援、警防安保、低空旅游、飞行培训等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打造中国飞龙华东培训、维修及运营基地,力争把建湖通航产业园建成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朱钧 杨林林 肖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