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突破重大项目加快产业集聚

发布日期:2019-07-20 浏览次数: [字体: ]

“自签订合作协议后,从完成对原美嘉绿能厂房收购、相关手续办理,到电、气改造工程招标、新建厂房方案设计,现在桩基土建工程已进场施工,前后只用了30天的时间……”7月16日,在高新区总投资10亿元、年产1.2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现场,项目责任人介绍道,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将购置成套自动化生产线4条及检验检测设备,改造及新建厂房、组件仓库及附属设施约55000平方米。该项目年底竣工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达1.2GW以上,实现应税开票销售超25亿元。

今年以来,高新区以“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为引领,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摆上突出位置,排在“头版头条”,全面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推进良性循环机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提升配套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持续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一家家企业抢抓生产,勾画出高新区建设者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火热场景。

7月15日,在“5D智造谷”的众志达公司生产车间里,106台沈阳机床及4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机外壳、控制器及电池包。切、钻、铣、磨,一个直径30公分的电机外壳,在数控机床内半个小时就加工完毕,产品光亮圆润。“所有这些沈阳机床全部是租赁的,既缩短了投资回报期限,又节省了大量的投资成本。目前,我们的订单已排到年底,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个亿。”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 项目负责人丁其有信心满满。

“从升格为省级高新区以来,我们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政策及操作措施全面进行顶层设计,深耕智能制造产业链纵横联合发展,通过全面推进载体建设,让投资商轻资产上阵,为加速项目建设,引进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5D智造谷”是江苏省和辽宁省之间的合作项目,高新区是江苏省第二家项目承载地。之所以选择在高新区布点,是因为这里有先进制造业基础。在项目落户前,这里就有近30万台传统机床在一线生产作业,这些落后的机床必须淘汰。“5D智造谷”项目竣工投产后,整合全产业链,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彻底改变了这里原有的制造业格局,开创了“制造”变“智造”的先河。

“共享机床,共享经济。这里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新颖,集约高效。我县是‘中国创新创业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核心在高新区。”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5D智造谷”最终将实现5000台沈阳机床的部署目标,智能制造已经实现集群发展。

“中国制造2025”涵盖十大关键领域,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在高新区得到迅速发展。

短短两年时间,新能源电池及新材料产业在高新区已形成集聚优势。负极材料、隔膜涂布、PACK、锂电池、圆柱电池和正极材料等产业链完整落户,总投资超30亿元。

高新区的龙头项目之一,贝肯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上海引进的专业生产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公司,目前已经投资5亿元。在负极材料车间,三个巨型储罐装置正在生产石墨烯粉末,这是涂布上必须用到的核心元素。该公司总裁刘次圣说:“还将进一步增加设备投入,产能将进一步扩展。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1.5个亿。”

“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前景非常看好。”刘次圣说,新能源产业市场非常广阔,储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应用等前途光明。随着华为、LG、三星这样大型巨头企业的市场全面放开,新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因此,新能源及材料企业会越来越壮大。

江苏英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锂电池的企业,总投资10亿元。英能新能源总经理许文治告诉笔者,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4个月时间,生产的产品涵盖超低温电池、低密度动力电源、手机充电电池等,预计今年销售可实现2亿元的目标。周红梅 吴足皆 肖兆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