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家桥:盐城县工委成立地

发布日期:2020-10-27 浏览次数: [字体: ]

走进树家桥

树家桥是位于沿河镇树桥村的一个较大村庄,距沿河镇政府所在地东夏庄大约5公里,滕沟河贯穿村境,并将村庄自然分成南庄和北庄。南庄有数十户农家,沿滕沟河南岸东西延伸约半里地。1939年10月,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便在南庄进步青年树海家中成立,使得盐城县地下党组织得以恢复重建。

树海,1912年出生,早年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当选为暨南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后因淞沪沦陷转移回到家乡,在学校任教,组织进步师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春,出于对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三路二团”的向往,树海放弃教职,前往高邮湖西,在该团政治处任职。同年秋,“三路二团”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猛攻,被打散。树海根据指示,继续回到家乡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因树海的父亲是晚清秀才,家境在南庄相对较好,住在庄子的中间,有砖墙草毡房屋前后各6间,宽大的天井东西两侧有围墙保护,东围墙大门向着庄中的巷道。上级党组织派员到达盐城县后,联系树海,便在这里首先建立了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后随着人员转移机关也不断转移。1943年大崔庄据点伪军到树家桥扫荡,树家大院被烧毁,原址现成为当地农民的住宅。

盐阜区党组织的挫折与恢复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蒋介石以其军事和政治手段,结束了全国军阀割据局面,巩固了自己的独裁专制统治后,更加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对中共地下党实行“防制和争取并重”的自首政策,提出了“利用叛徒,以毒攻毒,扩大线索,一网打尽”的反动方针。国民党盐城、阜宁两县党部根据这个反动方针,采取“收买”和“以毒攻毒”手法制造白色恐怖,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运动,使盐阜两县的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或自行解散。

到1933年底,中共盐城县委及其基层组织相继被破坏,活动停止,革命转入了低潮。但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中共地下党员不顾安危,以各种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和斗争,唤醒人民觉悟,鼓舞革命信心,革命的潮流不可阻挡。1939年8月,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建立,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盐城、阜宁6县。同年10月派员到境内树家桥建立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盐城县地下党组织才得以恢复。

盐城县工委成立始末

1937年卢沟桥事变,进一步唤醒盐阜人民团结起来,为民族生存而战,为正义而战,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迫于国民党疯狂制造的白色恐怖,盐城地区隐蔽转入地下的共产党员纷纷出来寻找党组织,联合社会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在盐阜大地掀起抗日救亡热潮。

中共苏皖第三地委于1939年8月成立后,即派杨汉章来盐城县西北乡(今建湖县境)开辟党的工作。杨汉章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他在发展了姚景贤、树衡(恒)山等人入党,建立了树家桥和郑沟党支部之后,又发展了赵敬之、唐小石、董立等境内进步青年入党,建立了盐城县农职中学党支部,为盐城县工委成立打了前哨站。1939年10月,三地委接着又派刘大谟(女)做组建恢复工作。10月14日,刘大谟在政治交通员章群(女)护送下,到达树海家,同时带着地委书记万众一和委员陈克天给树海的一封信。根据信上的要求,当晚召开会议,先发展树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后宣布成立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刘大谟任县工委书记,章群任组织部长,树海为宣传部长,至此,停止活动5年之久的中共盐城县委恢复成立。按照地委的部署要求,会议讨论了工委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党员,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二是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三是了解韩顽(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土匪武装情况及动态;四是调查盐城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五是熟悉盐城地理和风土人情,便于隐蔽斗争;六是物色人才,为开辟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做准备。工委机关临时就设在树海家。

当时处在白色恐怖情况下,搞隐蔽斗争没有文件、档案和笔记,主要靠脑记、口传。人到哪里,机关随着转移到哪里。刘大谟是外地人,操两淮口音,社会接触有诸多不便。树海从安全和方便出发,几天后将刘大谟同志秘密转移到沿河南面楼王庄的胡扬(原名邱剑鸣)家,以胡扬妹妹同学的名义在胡家借住了十多天。后来章群通过地下党员还寄萍的关系,介绍刘大谟到庙子堡小学(今盐都区秦南庙子堡村还氏宗祠)当教师,化名戴一蓬,以教书作掩护,从事抗日宣传等地下活动,县工委机关也就转设在庙子堡小学,持续半年多时间。经过艰苦的工作,党的组织和革命活动有了很大起色和发展,在境内先后建立4个党支部和1个党小组,发展党员40多名。后因工委主要成员接连损失,以及进一步工作的需要,1940年5月工委转移至湖垛南乡的前李府,这里是前李府党支部的所在地,并在此改建成中共盐城县委员会。朱明君   刘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