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作镇调优农业结构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布日期:2020-04-08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高作镇紧扣富民强镇任务,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高效农业为载体,主攻稻田综合种养、高效设施果蔬种植、火鸡养殖、花卉苗木栽植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赋能。

加快土地流转,做好农房改善。该镇耕地面积46500亩,其中特经种养面积23200亩。农房改善搬迁后,迅速进行土地成片连匡整理,近两年来共规模流转土地13200亩,所有流转土地都经过交易平台公开发包,土地流转金从以前的750元/亩现在上升到900元/亩以上。创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面积达30800亩,按照“五统一”要求,落实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产业化及融合发展管理制度,取得绿色认证。大成农场的“盐阜虾田稻”、合兴村集体自营的系列香米“高粮一号”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经营主体。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位于季墩村和大墩村的园区占地6000亩,大棚蔬菜、果蔬采摘、高档草坪、花卉苗木、农业休闲等功能区域日渐完善。打造蒋王、卞港、合兴、涔庄、马楼共5个村的自营项目稻田综合种养百亩示范方,主营虾稻共作、稻鸭共生等项目,今年已全部启动。其中马楼村3000亩茭白综合种养基地,陆续放养甲鱼、螃蟹、黄鳝、泥鳅、小龙虾、桂鱼、鸭嘴鱼等,并在基地入口处打造100亩园林式浓缩版,架设木栈循环道,建立集旅游、观光、垂钓、美食休闲为一体的风景区,促进效益最大化。在原有的“苗木扶贫项目”上又扩大40亩,栽植榉树、红叶李、樱花、紫薇等种类树苗,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共89户参与。继续实施“火鸡养殖”“虾稻共作”等各项扶贫项目,坚持“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调优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按照种养结构调优、经营规模调大、产业链条调长的要求,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优质稻田养虾、稻田养鸭、水生蔬菜及林果等项目。水稻品种主要选择南粳9108、南粳46,小麦主要选择淮麦系列,小龙虾以本地培育的大规格品种为主,茭白选择“杭茭”双季茭品种,水果主推火龙果、哈密瓜、阳光玫瑰葡萄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依托军曼公司、兴业粮油公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春源果蔬从传统的种植延伸到网上销售、采摘。军曼公司新上农业深加工项目。种粮大户购买大型农机具,建设烘干房。

激发创业创新,凸显品牌效应。对镇农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提升,增加旅游功能;发展火鸡科技产业园,做到集养殖、参观、技术研发、电子商务、培训为一体;推进水生蔬菜种养产业园建设,拥有水生蔬菜种植、特种水产品养殖、精品水果采摘、亲水垂钓等功能。注重青年创业团队培养,近年来,该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家庭农场41家,各类农业企业11家,承包大户122户,取得职业农民证书的有30名。其中,江苏军曼公司、建湖大成农场分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家庭农场。该镇结合农业园区、大成农场、千亩草坪、水生蔬菜、特色火鸡等农业项目,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农业旅游观光带,打造具有高作特色的精品一日游(“六个一”——采一篮果子、踏一次青、钓一篓龙虾、踢一场足球、参观一次火鸡、吃一顿农家饭)。蔡玉霞 肖元元 陆建军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