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多管齐下 奋力谱写自然生态保护崭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0-07-27 11:40:41 浏览次数: 字号:[ ]

从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牌,到第二届“生态卫士”评选活动启动,从《零的突破》黄海湿地申遗历程图书发行,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公园与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地建立友好关系……近日,盐城举市上下一派欢腾,一系列热烈庆祝活动将在盐阜大地徐徐拉开帷幕。

2019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这块位于盐城的自然湿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

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是盐城的国际生态责任,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盐城环保人主动对标国际要求,坚决守护世遗家底,多管齐下,奋力做好后申遗时代自然生态保护文章。

一是坚持以严格措施强化源头控制。

盐城生态资源虽然丰富,但承载能力十分脆弱。奋力谱写自然生态保护崭新篇章,要求我们更加坚定生态自觉,切实把自然生态保护好、管理好。严格落实空间管控要求,按照应划尽划、科学保护要求,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9大类42个生态红线区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范围进行保护,陆域生态空间保护面积为4070.83平方公里,全省面积最大。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以更高环保标准倒逼产业升级,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和环评制度,从源头上保护好自然生态。在全省率先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盐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两个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扎实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总投资额达4.9亿元的亚行湿地贷款保护项目顺利通过亚行验收。

二是坚持以联防联控提升保护水平。

积极探索协调联动工作模式,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珍禽保护区、麋鹿保护区签署自然保护地四方合作共管工作协议,切实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合作,不断增强工作合力。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检查、问题销号、台账建设等管理制度,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地监规范化督管理水平。以贯彻《黄海湿地保护条例》为契机,以履行四方共管协调联动机制为基础,依托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部署开展自然保护地专项执法检查,对自然保护地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回头看”,全力推动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报告,2018年,我市麋鹿保护区在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保护区中居第10位。

  

三是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长效管理。

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教育、法律手段,实现建管并重,加快形成长效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出台《盐城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和《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研究出台《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拧紧生态环保刚性约束。制定《盐城市环境资源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实施意见》,设立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和5个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实践基地,黄海湿地区域内所有法院签署区域司法协作协议。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络室”、环境警察支队和盐城市公安局环境警察支队环保警务室,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四是坚持以环保宣传提升生态意识。 

积极践行“两海两绿”路径,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宣传工作力度,助力生态盐城建设。依托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契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工作,着力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积极争创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力支持盐城珍禽保护区、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等地申报国家环保科普基地,通过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的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推动科普和科研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目前珍禽保护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已获得生态环境部、科技部认定。持续开展“绿色人物”、“生态卫士”、“十佳环保绿色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生态环保人敬业担当、奉献牺牲精神,弘扬生态文化,推动全民共治。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展望未来,我们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攻坚克难,坚决扛起世遗责任,守好绿水青山,擦亮生态底色,奋力谱写自然生态保护的崭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