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地处城关的近湖街道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社区回归主责主业的核心内容,从找准基层治理和服务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出发,下沉服务关口,前移服务阵地,以“铁脚板”的硬功夫,探索创新“123”工作法,即“一核双线三维”机制,注重协同运转,统筹推进,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100米”。
聚焦党建“一核”引领力
该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题主线,聚力打造从“竖起来、聚起来”到“动起来、火起来”的全链式党建,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服务全渗透,全程全域领航基层治理。让“党建竖起来”。把支部建在小区,把党小组设在楼幢、单元,把临时党支部设在战地一线。疫情防控小区卡口临时党支部党员众志成城,坚守住了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党建聚起来”。发挥大党委建制作用,组织生活一起过、党建活动一起办、服务惠民一起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功能效果最优化。让“党建动起来”。把党建融合到网格中、落实到管理中、深化到服务中,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活力。让“党建火起来”。通过过集体政治生日、“主题党日+”“红色故事会”等一系列流程举措,不断使党的基层组织活力提升、火热发展。
编织网格“双向”经纬线
去年9月,建北社区网格长王保红按惯例来到66岁的独居老人李冬宝家中,几番敲门不见回应,情急之下和邻居一起破开门,老人已昏迷不醒,于是迅速拨打120急救,得以挽回了生命,医院诊断老人是突发脑梗。
该街道各社区在建立起一户一档的精准网格数据库的基础上,搭载“全要素网格App”智慧平台,实现“数据+智慧”的深度融合。在这张网中,一方面强化注入“红色基因”,针对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打造党员认岗保洁、保绿基本管理的红色物业,维护日常秩序管理。该街道先锋社区辖内的万福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红色物业”进驻后,依托“大党委”“驻区共建”等党建资源,把小区环境整治一新,及时树立起文化长廊,辟出空间新建健身场地,同时在小区内打造“先锋路”,在楼幢明确“红色管家”,为网格不断注入红色细胞、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强化疏通“红色经络”,该街道从注重疏解打通服务管理肌体的经络入手,把党员楼幢长、网格员嵌入到横达纵至的网格中,深度融合党员“包片联户”工作,定格、定人、定时,入门到户开展服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打造便民“三维”服务圈
该街道从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出发,整合多方资源力量,以不断缩小服务半径为追求,聚力阵地、治理和服务,打造便民“三维立体空间”。以智慧管理提升治理精度。用好用足“全要素网格通”基地平台,深度融合“网格+警格”“智能化+传统化”,使管理上精准、服务上精益。以便民项目拓展服务宽度。倾力打造生活便民圈、养老服务圈、休闲健身圈、医疗卫生圈4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建北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每天不仅有100多名老人免费享受近20项服务,还吸引了众多周边的老人竞相前往。以红色议事垒强厚度。对老旧小区,设立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及业主代表为成员的议事中心,定期商讨解决小区问题,同时设立基本管理的10个先锋微项目,由党员领衔担责,彰显党建力量。李贺 洪兵 孙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