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江苏召开2021年太湖安全度夏总结会暨冬春治污攻坚推进会,总结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工作,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太湖治理和治污攻坚任务,为明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夯实基础。副省长潘贤掌出席会议并讲话。
潘贤掌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坚持源头治理、久久为功,擦亮“太湖明珠”、扮靓美丽江苏,为推动全省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要始终把太湖治理作为全省治污攻坚的重中之重,突出系统治理,强化工程治理,抓好排污口治理,保障供水安全,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针对今冬明春大气治理重点任务,狠抓重污染天气管控、重点污染物减排、精准预警预报,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高质量如期完成。要对照年度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一手抓断面达标,一手抓长效治理,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关于太湖治理工作,潘贤掌要求,当前太湖流域进入枯水期,这为我们实施精准治理,加快污染物“出清”提供了有利条件,沿湖各地要抢抓时机,深入实施综合治理,为来年安全度夏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要突出系统治理。破解污染负荷偏大和水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依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太湖治理的核心问题。
要强化工程治理。以部省共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为契机,围绕实现精准高效的监测预警、蓝藻打捞、清淤固淤,以及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氮磷污染物控减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加快推动治理任务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
要抓好排污口治理。各级河(湖)长要进一步发挥作用,主动把责任扛起来,把措施落下去,协调推动排污口整治、城镇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解决污水“跑冒滴漏”、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问题。
要保障供水安全。根据预测,今年冬季太湖地区降雨比往年偏少1—2成,沿湖各地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优化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落实应急措施,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省太湖办主任秦亚东通报了2021年度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情况。今年安全度夏工作组织领导明显增强,省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分管领导始终抓在手上。在责任落实、工作机制、执法监管、团结协作、长效措施等方面明显增强。今年1-10月,在流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太湖水质藻情明显改善,连续第14年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湖体总磷浓度为0.059毫克/升,总氮浓度为1.11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21.3%和15.3%,总磷反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安全度夏期间,蓝藻水华聚集次数、平均面积、蓝藻密度均同比下降。流域206个重点断面达标率为98.1%,超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93.7%,超出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治污攻坚,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勠力同心,各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上阵,各司其职。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如亚:今年重点强化工作部署,强化过程监管,强化工程保障,强化督查指导,太湖8个水源地原水水质总体稳定,以太湖为水源的13个自来水厂运行稳定正常,出厂水质优良,主要水质指标均明显优于国标,城镇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新孟河、新沟河汛期外排洪涝水8.6亿方,全年累计引江入湖5.9亿方,打捞蓝藻213万吨,湖区小范围水质异常同比减少60%,水生植物面积同比增长,太湖生境明显改善。明年将持续推进工程建设,持续实施清淤扩容,持续优化工程调度。
无锡市副市长马良:抓实“太湖治理”的重大责任,抓好“控源截污”的重点项目,抓住“调水引流”的重要机制,抓牢“精准防控”的重点区域。下阶段将以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为契机,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全面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
常州市武进区副区长朱岩:今年武进区在预警监测、蓝藻打捞、执法监管、清水工程等方面扎实做好太湖安全度夏工作,4条入太河道暂时性达到阶段目标。下一步将在太湖治理上坚持高频次、高密度水质监测预警,强化污染源监管执法、涉磷企业排查整治,不断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徐州市副市长赵兴友:今年将大气污染防治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坚持源头治理,严格日常管控,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下一步将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加大夜查频次力度,突出工业企业管控,狠抓工地扬尘管控,强化道路污染管控,从严从重执法监管,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数据行为。
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明康:通过省“定向挖潜”环境质量提升、汛期水质专项督查等专项行动,宿迁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定向攻坚全力冲刺目标问题,靠前谋划强化源头治理,压实责任推进长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