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疫”线 护佑安康】这个寒冬,感谢轻“阳”不下火线的你们
发布日期:2022-12-30 09:49:48 浏览次数: 字号:[ ]

“新十条”发布后,与新冠病毒的三年拉锯战来到了总攻时刻,面对着迅猛增长的患者数量,面对着超负荷运转、感染逐日增多的医务人员,在救治和“减员”的双重压力下,带“阳”上岗,忍痛上岗,吃颗退烧药继续上岗,都成了这群白衣战士的工作常态……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离危险最近,却和时间赛跑,24小时在岗待命,只为守护一方健康。
      “喂,医生,我……我心脏有点难受。”12月25日凌晨3点,120急救指挥室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接线员杨青迅速接听,果断处置。最近,杨青每天都要戴着耳麦12个小时,接听100多个求救电话。接到指令后,“大白”崇东东招呼同事,立即赶往现场。“我们一天下来不敢喝水,只吃耐饿的食物,就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120医生崇东东说。

每一次120急救电话的响起,就是生命在召唤,“保证完成任务”是每一个急救人员的心声。最近一周,面对防疫形势新变化,120急救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据统计,12月19日到25日,120日均来电213个,中心城区日均派车65车次,环比增加40车次,12月28日单日派车量已达到104车次。
       “安排留观”,“立即住院”,“请相关科室会诊”……急诊大厅里,急诊科负责人陈旭拖着高烧的身体“再次上岗”,不停地指挥现场急救。“实在放心不下病人,想早点回来。”12月26日晚,陈旭在发热后的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回到科室里,一直从下午5点半坚持到夜里11点,而在急诊,很多同事都和他一样,带着病痛在坚守着。

近日,急诊迎来就诊高峰,单日接诊量达970人,比以往翻了几倍,院部立即安排资源力量,补充支援急诊岗位,增加工作班次,从“两人一班”增加到“三至四人一班”,症状较轻的仍继续坚持在岗,症状较重的稍好些后又立即返岗,只要病人需要,大家都在默默的咬牙坚持。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初心,不畏疫情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为患者提供及时救治,全力以赴构筑起生命健康的防线。

12月26日上午,72岁的杨大爷到我院发热门诊用沙哑的嗓音跟医生描述着自己的病情:“大夫,我昨晚烧了一夜,浑身没劲酸痛。我是不是得了新冠啊?”在发热门诊,像杨大爷一样的病人每天都有很多。发热门诊护士长张冬梅介绍说,前来就诊的患者较以往明显增加,高峰时期一天门诊量约300多名,最少也有200多名,相比以往接诊量呈倍数增长。

压力最大的是夜班。“我可以上班”,“我明天可以复工”,“我还能再坚持”……面对人手短缺的困境,发热门诊的护士们靠着一股劲硬扛了下来。目前,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护士共有18名,在与新冠病毒的“正面交锋”中,护士接二连三的被感染,从原来的“三班倒”变成“两班倒”,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但只要有需要,他们都第一时间冲锋上前。

“当下流感、新冠叠加,发热患儿较多。每天接诊总量日益攀升,科室医护压力很大。”儿科医生铁守刚开启“连轴转”模式,连续高烧依然坚持上班,每天接诊一批批前来就诊的患儿,而他的母亲因脑溢血住进ICU,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坚守冲在第一线,全力以赴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我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共克时艰,24小时开展诊疗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以平凡之躯对抗凶恶病毒,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守护长城。

从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晓,从朝阳微露到暮夜星光,我院医务人员的脚步从未停歇……血透室护士长王和平,一直坚守在班上十多天没回家,带领全科人员守护着431位血透病人正常透析;急诊科护士王慧敏和ICU医生周轩是一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夫妻档”,在疫情中并肩逆行,而他们的孩子才刚8个月……

越困难,越要迎难而上,以生命护佑生命,用责任诠释担当,他们忙碌的身影、湿透的衣襟、坚毅的目光,为白衣燕尾增添了一抹永不褪色的生命之光……

信息来源:建湖县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