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排便遇到大便出血的情况,多是由某种肛肠疾病引起的,但若是简单的觉得出血就是痔疮,便不重视,很容易延误治疗的时间,甚至会忽视成重大疾病。
实际上,除了痔疮以外,还有许多疾病会出现便血,比如肛裂、直肠癌、结肠癌、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能出现便血的症状,尤其当便血颜色发暗、伴有粘液脓血时,更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肛门部位有着很多的神经,有着很敏锐的感觉,只要一受刺激就会引起刺痛、胀痛、坠痛、灼痛等,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
但肛门疼痛就是痔疮吗?并不然,常见的肛肠疾病有30多种,包括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等)、肛裂、肛瘘、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肛门脓肿、肛窦炎、肛管直肠癌等,主要症状有便血、肛门坠胀不适感、肛门瘙痒、疼痛、肛内肿物脱出、黏液血便等,甚至有很多胃肠道疾病也有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肛肠部位有异常或者不适时,千万别大意,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很多人觉得,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不是什么大病,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就能控制,甚至自愈。其实不然,调整饮食只有延缓肛肠疾病的发生,但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不仅不会恢复,还可能会引发脓肿,发炎感染、便秘、肛瘘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
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肛肠疾病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多样化、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痔疮、肛周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困扰,以3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及腹泻。多注意饮食卫生,不抑制便意,积极预防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排尽即起,不要养成“空坐马桶”的习惯。
注意饮食习惯,多吃含纤维素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及粗粮等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少吃高盐高脂、辛辣生冷、烧烤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制剂。
避免久坐久站,增加饮水量。避免久蹲、久坐、久站,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每天喝水不少于4次,也可适当空腹饮水,保持肠胃畅通。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要尽可能地将肛门擦干净,避免粪便残留,也可用温热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