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尽管只有50米长、1.8米宽,但老陆夫妇从此不再受没有‘出路’之苦了。”1月24日,在建湖县建阳镇西尖村,记者顺着建湖县高作法庭庭长陈松手指的方向看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从老陆家门前向西,转过一个大弯向南,连接上了不远处的大路。
听到陈松的声音,老陆夫妇佝偻着身体从屋里走出来,满脸欢喜地招呼陈松坐下,嘴里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对于这条“出路”的浇筑,他们有太多话要说了。
老陆年老体弱多病,在老家征迁后,他的女婿购买了现在的房屋给二老居住,自此老陆夫妇与老唐夫妇做了邻居。入住后,老陆夫妇为了出行方便,取道老唐家两栋房屋中间的泥土路通行,道路泥泞不说,更是引发老唐夫妇的不满,双方沟通时言辞激烈。后来,老唐将杂物堆满泥土路,阻止老陆及其家人通行。于是,老陆将老唐告上了法院,要求老唐恢复道路。
“其实,村里原本规划出行的道路因为十余年没有人行走,已变成村民的种植田,老陆借道也是无奈之举。但是老唐觉得老陆未经同意而擅自占用他家的路,影响了房屋后续出售。”陈松告诉记者,“我们多次前往当事人家中,邀请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双方家人、邻里等共同参与调解,从民法典中有关相邻权的规定入手,耐心细致地对双方释法说理,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经过一番思想疏导,双方冷静了下来,说出了各自的意见,但仍有分歧。
如果是一判了之,而不是彻底解开心结,可能会导致两家的矛盾再一次激化。既然纠纷的根源是那条作废的旧路,那么能不能把这条出路恢复呢?陈松他们把想法和村委会负责人一通气,行,就这么办!
他们与双方当事人及左邻右舍一次次沟通协调,一次次查看房前屋后,一次次拉皮尺、钉木桩,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从老陆家向西、往南,把旧路修成水泥路!
考虑到老陆家庭困难,法官、村委会负责人帮忙筹措了大部分资金,并协调人力物力,拉来十车砖块用于铺设路基。在他们的沟通协调下,村民自愿将旧路附近种植的蔬菜拔除,老陆也迅速联系了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经过除草、翻土、打地基、浇筑水泥等工序,半个月后,这条原本遍布杂草的小路“旧貌换新颜”,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平整顺畅地从老陆家的院子延伸到了马路上。
邻睦风亦暖。看到老陆夫妇顺着水泥路走到大路,和路过的邻居打着招呼,陈松不禁感慨,这又是一次“庭村共建”的成功实践。近年来,高作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引入“村委”“乡贤”等参与调解工作,构建一体化社会矛盾纠纷防治网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衍生案件的产生,真正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庭村共建’已经使30余起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陈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