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美丽的西塘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流淌的碧水、弯曲的河道、葱绿的树木……构成一幅冬日美景图,给清冷的冬天平添了几许柔美、几分生动。
今年以来,我县围绕“江淮绿心新兴制造基地、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目标定位,始终把良好生态基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描绘出一幅净土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生态画卷。
绘“蓝天”,留住澄净之美
清晨的双湖公园,聚集着不少晨跑爱好者,他们享受晨光的美好,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这几年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明显感觉空气越来越好,这心情也跟着敞亮起来了,早上跑步锻炼都更有劲了。”家住双湖公园附近的张女士,每天早晨都会到家门口的公园跑步。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我县利用闲置地、边角地等空间,围绕“口袋公园”建设,将城市搬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进行整治美颜,见缝插绿、见空补绿,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畅享天然氧吧。
为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县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强化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施空气质量提升工程,在全县范围内精心布局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现对各类污染物指标的实时、精准监测。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与严格监管,督促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入,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检查活动,严格检查禁放烟花爆竹、禁烧斗香、禁烧秸秆等工作,督促群众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今年1到10月份,我县PM2.5浓度28.1微克/立方米,全省第11、全市第2;优良天数比率86.2%,全省第5、全市第3。
护“碧水”,守住灵动之韵
10月以来,凉爽的秋天悄然而至。抬眼望去,是一片透彻心底的蓝;串场河畔,水波粼粼,环顾四周,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臭味熏得人难受,这几年大变样了,经过治理,臭味没了,每天走上一圈,水清岸绿景美,心情自然好。”家住串场河附近的王大爷有感而发。
过去的串场河,一度成为生态治理的堵点。我县自实施串场河整治以来,紧紧围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这一目标,坚持建管并重,将“幸福河湖”建设与村庄河塘整治、生态河道打造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融入水文化、水法治内容,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升级。
如今,串场河已成为水清岸绿、水城共融的生态景观岸线,完成华丽蝶变。2023年,串场河被评为“省级幸福河湖”,共建成生态河道19条、幸福河湖10条。
幸福河湖的打造只是我县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同治,推进水岸同治、城乡共治、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黑臭水体污染,建立完善河道清淤疏浚、漂浮物打捞等长效保洁机制。加强水环境日常监管,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县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目前,4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守“净土”,护好纯澈之姿
初冬时节,走进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湖面碧波荡漾,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处处皆风景,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绚丽耀眼的画面。
“这里的生态之美让我感到惊叹,湿地广袤,候鸟纷飞,是大自然的瑰宝。我回去之后会向周围的朋友介绍九龙口,让他们也来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态之美。”游客边参观边感慨。
呵护水乡“金银滩”“聚宝盆”,湿地修复作为土地治理的重要一环,我县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实施退圩还湿、退渔还荡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提高湿地生态质量,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近年来,累计实施湖荡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湿地修复5000亩。九龙口湿地保护相关做法被评为省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湿地修复成果令人欣喜。同样,我县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久久为功。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要求,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实施20个重点项目,着力提升固废现代化治理能力。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污染地块和高风险地块监管,全面提升土壤保护和土地管理利用水平。
目前,我县建成盐城市首个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依托盐城环弘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建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小量危废产生单位纳入系统平台管理,为小微企业提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统一转运、统一联系处置的“一站式”服务,打通危废收处“最后一公里”。葛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