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厚植生态底色深化文旅融合

发布日期:2024-04-09 来源:建湖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这里邂逅非遗、遇见湿地,穿梭于沙庄旧市体验非遗文化,这里游人如织,作坊林立,听淮剧、看杂技,谈笑间接受人文熏陶。行至青石板街的尽头,与一望无垠的湖荡湿地相遇。这里沟河交织,芦苇丛生,扁舟停泊烟渚,旷野寂静无边,尽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手握世遗非遗“双招牌”,九龙口绘美人文经济“双面秀”,以深厚的淮杂文化和浓郁的水乡风情碰撞现代文旅产业,充分彰显人文经济的活力与生机。

九龙口有九条河流,像九条水龙穿梭在大地之间,而九河汇聚之处,有一个龙珠岛,从而诞生“九龙戏珠”的说法,这就是九龙口名字的来源。真正的九龙戏珠全景,得从高处俯瞰,九龙戏一珠,场景之宏大,造物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依托特有的“九龙戏珠”湿地风貌,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积极做好“龙年”文章,精心策划“九龙口·龙之梦”全球推广活动,打造“全时九龙口 全季九龙口”文化旅游产品,叫响“‘龙’年就到九龙口”口号。

九龙口景区导游部负责人马春娥说:“九水汇聚、九龙戏珠的奇观,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九龙口在以绿色为底色的基础上,还增加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展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景区也新增五彩斑斓的荷花漫风景区,到了夏季,游客可以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家乡有了发展机遇,就会有更多年轻人踏上归途。这里在吸引游客的同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

淮剧小镇演艺部副部长贾钰杰说:“我们演艺人员正推动淮剧、杂技、舞蹈融合发展。目前,淮剧小镇的演出增加了一倍,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

去年,在淮剧小镇录制的《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在央视播出后反响热烈,九龙口从藏于“深闺”到被大家所熟悉。建湖抢抓央视品牌顶流效应,陆续引入《角儿来了》《康辉咬文嚼字》《正大综艺》等节目组走进九龙口,“有戏”建湖,持续“出圈”。去年,九龙口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初春时节,漫步淮剧小镇,惊喜往往就在下一个拐角。潺潺流水声中,婉约悠长的淮剧唱腔忽远忽近,转角就能碰上“戏”,街头巷尾就是剧场,亭台楼阁皆是舞台,让人如痴如醉。灰墙黛瓦中,梅花的香气忽浓忽淡,屋檐下、小桥边,浓妆淡抹总相宜,令人流连忘返。

淮剧小镇常驻一百余名淮杂演员,每天坚持为游客上演精彩剧目。游客不仅可以穿行在淮剧演员之中,体验淮剧沉浸式表演,还可以与杂技演员精彩互动,在顶碗等体验中感受杂技艺术的魅力。

“杂技助旅、深度融合。我们紧紧围绕盐城文旅发展需要,根据淮剧小镇等景区景点定位需求,积极搭建杂技应用场景,研创展示、展览、表演等多种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项目,全心全力融入和推进盐城文旅新质生产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江苏省杂技团副团长金重庆说。

活力四射的九龙口还不断迎来“新客”。湿地公园内观察记录鸟类多达149种,植物157种,鱼类56种,哺乳动物11种,两栖动物6种,爬行动物10种,植被覆盖率近90%,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良生态系统。

打好湿地生态牌,发展文旅融合小镇游,村民安心吃上“旅游饭”。九龙口将淮剧小镇、湿地公园、荷花漫、温泉酒店等业态串珠成线,打造沿线乡村旅游品牌,将产业蛋糕做大做优。以文促旅,以旅促生,常态化推进淮剧、杂技表演,九龙口景区吸纳本地村民1000多人从事保安、保洁、演员、船夫等工作。

深入生活,未来有戏。从建设到运营,对淮杂文化的珍视塑造了九龙口独特的文化气质,进一步丰富非遗在旅游中的表达,让淮剧小镇越来越“有戏”。廖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