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绽异彩 文化贸易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5-11-04 来源:建湖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冈西剪纸为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10月31日,为期三天的“多彩中国佳节好物”文化和文旅贸易促进活动(非遗老字号专题)在古都开封开幕。本次活动以“推动非遗老字号国际化”为核心,搭建起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汇聚全国近百家非遗老字号参展。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冈西剪纸携系列剪纸原作与创新文创产品参展,市级传承人施君君、彭广萍携手亮相,以刀为笔、纸为媒,赢得广泛关注,成为活动中一抹亮眼的文化亮色。

千年古城聚精粹,非遗剪纸展风华。开封,这座承载着宋韵风华的千年古城,在活动期间化身文化贸易的活力舞台。当充满现代设计感的紫色活动拱门矗立在古城街巷间,“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的主题标识与古城墙的斑驳纹理交相辉映,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

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展位中,冈西剪纸的展台引人注目。紫色的活动主题帐篷下,“冈西剪纸”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展台前,一把以京剧脸谱为原型的红色剪纸伞格外吸睛,伞面上线条流畅利落,人物眉眼间的毛刺工艺精细入微,将北派剪纸的雄浑简洁与南派的精巧灵动完美融合,直观呈现出冈西剪纸“质朴中藏细腻”的独特风格。

市级传承人施君君、彭广萍现场展示剪纸技艺,她们指尖的剪刀上下翻飞,红纸在顷刻之间便幻化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围观的市民与游客纷纷驻足,或惊叹于技艺的精湛,或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非遗传承的生动瞬间。几位身着宋制汉服的姑娘更是对剪纸作品爱不释手,她们手持装裱精美的京剧人物剪纸摆件,与传承人交流创作灵感,传统服饰与传统技艺的碰撞,在镜头前定格成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图景。

百年技艺传薪火,南北交融成一家。冈西剪纸起源于晚清冈西镇,历经百余年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最终形成如今兼容南北剪纸之长的独特艺术风格。它既有北方剪纸的大气磅礴,善于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宏大叙事;又兼具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能在细微处见真章,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雕琢成艺术珍品。

其题材深深扎根民间土壤,神话传说、农事场景、吉祥纹样等内容信手拈来,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创作上以单色为主,红色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喜庆的象征,更在冈西剪纸的演绎下,成为传递情感与文化的视觉符号。

在开封活动现场,冈西剪纸带来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纹样“连年有余”“福禄寿喜”,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文创产品,如剪纸书签、装饰画、笔记本等。其中,以黄海湿地为灵感创作的系列剪纸作品,将江苏地域的自然风貌与剪纸技艺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黄海之滨的独特人文风情。

文化贸易搭平台,非遗传承启新程。本次“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活动,以促进对外文化贸易为核心目标,为冈西剪纸非遗项目搭建了一个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优质平台。冈西剪纸的传承人借此机会,不仅展示了技艺,更积极探索非遗市场化、国际化的路径。

彭广萍介绍,近年来,冈西剪纸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通过进校园开展剪纸教学、举办主题展览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技艺。同时,传承人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让剪纸艺术从“橱窗里的展品”变成“生活中的好物”,走进寻常百姓家,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这场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还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贸易的深度对话。冈西剪纸作为非遗传承的一个缩影,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印证了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强大生命力,也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的实践案例。徐晶  崔寿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