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春,千余只小天鹅飞临建湖越冬栖息,给水乡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温暖。细数建湖近几年的“鸟儿故事”接连上演、精彩不断:2018年2月7日,在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首次监测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2021年6月1日,在颜单镇沈杨村境内,盐洛高速公路建湖段出口枢纽处,惊现8000余只鹭科鸟类筑巢安家、栖居繁衍;2022年4月1日,在九龙口镇梅苏村,一对多年在此落脚的野生东方白鹳“夫妇”,生下三只小白鹳,将建湖当成它们的故乡……鸟类的“贵族”频现建湖,它们用翅膀为生态建湖“投票”。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它们选择建湖、安家建湖。
我县地处里下河腹部,位于江苏“1+3”重点功能区之一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境内湖、荡、河、渠,星罗棋布;湿地、平原、林网、田园,风情各异,素有“水乡明珠”、“千河之城”美誉。多年来,我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以好水、好空气、好生态书写了美丽建湖建设的高分答卷。17年前的一场“壮士断腕”的绿色革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在全省率先关停44家化工和19家花炮生产企业,拉开了建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帷幕。全面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工作,退圩还湿、退渔还荡,积极推进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修复受损湿地1.5万亩。扎实推进美丽建湖建设,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巩固生态本色家底。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25%,建成绿美村庄21个;县城建成公园绿地39个,绿化覆盖率达42.58%。持续开展保天、护碧水、守净土行动,一体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生态河道建设等工作,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创成中国天然氧吧。
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的奋斗目标,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勇当先锋、争当排头。如今的建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建湖的“颜值”更高了。“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首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一个个闪亮的“国字号”招牌、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成为建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注解。
良禽择木,凤栖梧桐。良好的生态底色和优美的生存环境,让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这里“落户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