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宁公司引领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浪潮中,耀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全产业链布局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书写标杆篇章。作为我县唯一贯通“矿产资源开发—电池智能制造—循环回收利用”全链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通过技术攻坚与产业生态构建,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样本。
全链布局构筑产业新生态
在耀宁新能源智能化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运作的“神盾短刀电池”生产线勾勒出现代工业的科技质感。这家扎根建湖的新能源企业,以“全链闭环”为核心竞争力,形成从锂矿资源开采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其自主研发的神盾短刀电池,凭借“军工级”安全标准、1500次以上循环寿命、180Wh/kg能量密度等核心指标,在纯电乘用车市场树立安全与性能双标杆,成为吉利、沃尔沃等头部车企的战略合作伙伴。
“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是成本优势的构建,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公司副总经理苏智杰表示,通过闭环体系,企业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与环境污染最小化,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能力达5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为我县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提供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耀宁新能源研发实验室,600余名研发人员正围绕固态电池技术展开攻关。这支硕博占比超80%、含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团队,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电芯主材开发等领域拥有十年以上技术沉淀,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27项,其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企业构建“材料体系—电芯开发—系统集成”三级研发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化”全周期创新链。与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前沿技术快速落地。“我们始终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每年投入营收的8%用于研发,确保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竞争中占据先机。”苏智杰介绍,公司研发的低温电池在-3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达91%,突破北方市场应用瓶颈。
生态构建引领产业新高度
在储能领域,耀宁新能源为中国铁塔、中国移动等企业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年储能规模达500MWh,相当于满足20万户家庭日用电量。其提出的“家庭两块电池”战略,将动力电池技术延伸至户用储能场景,助力构建“车—储—网”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
围绕产业链生态构建,企业建立“1+N”产业联盟,带动本地32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从正极材料、隔膜生产到精密结构件的区域产业集群,年拉动产值超50亿元。“我们正以‘链主’企业责任,推动形成‘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回收利用—人才培养’的产业生态圈。”苏智杰表示,公司与盐城工学院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站在新起点,耀宁新能源正以“全链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加快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力争2027年实现年产能50GWh目标。这家建湖本土成长起来的新能源标杆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之笔,在“双碳”答卷上书写着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精彩篇章,为我县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