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湖县以“加快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绿色转型,以坚如磐石的坚定信念、披荆斩棘的昂扬斗志、敢为善为的过硬本领,汇聚各方力量,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全领域攻坚重大项目,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将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聚力项目攻坚 做强产业硬核支撑
今年以来,建湖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统领,大力实施量质齐升倍增、链群并举集聚和全面建链提速“三大行动”,促进传统产业焕新,推动新兴产业壮大,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以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建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党政主官带头招商、高位推动,招商主体尽锐出战、全面出击,每一步都释放着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强烈信号。
2月6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县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攻坚年”推进大会,向全县上下发出重大项目攻坚“动员令”,吹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2月17日至22日,赴北京、上海开展招商考察活动,围绕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主题,对接产业政策、链接头部资源、洽谈合作项目;
3月25日,建湖(北京)石油装备产业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鸿达公司、亿德隆公司等重点企业登台亮相,推介新产品新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
4月18日至19日,赴珠三角地区开展“人工智能+”专题招商活动,共签约各类重大项目15个;
4月26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建湖(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投资说明会,签约重大产业项目和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事项27个;
……
产业项目是经济增长的“生命线”,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建湖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和六条重点产业链,以及机器人、低空经济两大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以及境外等重点区域,全力突破重特大项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县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今年一季度,市平台认定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44个、开工24个、竣工14个、投产12个,项目攻坚的“四梁八柱”已然成形。
初夏时节,击鼓催征。在建湖,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和项目建设热潮。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已成为项目攻坚的热词,也注定是建湖踔厉奋发向未来、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的收获之年。
海柔创新作为全球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市场占有率已超80%,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独角兽”企业等多项荣誉。海柔建湖项目正集聚要素、抢工会战,预计今年6月份试生产,全面投产后年产新型仓储机器人6.5万台。目前,建湖正全力推进优地服务机器人、柳叶刀医疗机器人等重点项目,规划的机器人产业园已见雏形,未来将聚焦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建湖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园,鹰翼低空智能、因诺航空科技等项目建设现场热潮涌动,一幢幢现代感的智能车间拔地而起。目前,该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其中,2号、7号、8号厂房土建工程圆满竣工,1号“四中心”及3号、6号厂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企业机器设备采购和专业团队组建等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装修工程正在推进。”因诺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在上游拉动建湖企业融入产品供应链,下游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场景,致力于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场景的标杆。
发力优化环境 激活经济发展动能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
建湖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多管齐下、全面发力,在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建设上一体推进,持续叫响“建效快”服务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升级,将营业执照变更、公章刻制、税务登记信息变更等整合为“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实现“一部门、一窗、一网、一次”办理。同时,积极推行注册登记“极速办”、政银合作“帮代办”、证照联动“集成办”、勘验事项“云上办”的企业开办“四办”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聚焦重大项目需求,深化项目服务专班建设。色耐特铝合金轮毂项目,计划引入国际先进设备,设计、生产高品质轻量化铝合金轮毂。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很快将全面竣工并投产。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建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我们正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开票可达10亿元,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今年,建湖通过“拿地即开工”模式,平均为企业节省30%建设时间,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政策宣传,协调解决问题,营造亲商环境,围绕企业需求,在水气电、招工、信贷等要素保障上主动对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更好推进企业发展。深入实施“百企千才”行动计划,今年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开展“百企千才”系列招聘宣讲活动,推介建湖引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招引人才,助力产业发展壮大。
积极搭建政企交流学习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家周末课堂”,紧扣企业发展核心需求,精准定制课程体系。围绕股改上市、人才引育、跨境电商、绿色金融等前沿领域,邀请行业权威专家深度解读,为企业家搭建起系统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平台。目前,“企业家周末课堂”已成为培育优质企业、激活经济动能、推动建湖产业迈向高端化的重要引擎。
一项项真招实招、一个个务实举措,让建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未来,建湖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完善长效服务机制,以更优营商环境为“打造千亿之城”筑牢根基,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勇迈进。
用力守护生态 厚植持续发展底色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去冬今春,1400余只小天鹅罕见飞临建湖栖息越冬,温暖了建湖寒冷的冬天,装扮了建湖明媚的春天。这是建湖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也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建湖美,美在生态。建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地,位于江苏“1+3”重点功能区之一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建湖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围绕“江淮绿心新兴制造基地、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美丽建湖建设,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勇当先锋、争当排头。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创成“中国天然氧吧”,并被列为首届千岛湖大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
立夏时节,走进县城城南朱尤沟,河水清澈干净,两岸绿树成荫,不时还有水鸟在水面盘旋……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水清了,树绿了,环境好了,每天早晚散步的人也多了,活动活动心情格外舒畅。”居住在朱尤沟附近的李大爷发自内心地诉说着生活的变化。
建湖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持续开展保蓝天、护碧水、守净土行动,一体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生态河道建设、“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让天蓝地绿水长清成为新常态。去年,全县对2271条河道全面检测、全面治理,城市水环境持续得到改善;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省市前列。
行走在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湖面开阔,碧水荡漾,满目葱茏,飞鸟翔集,犹如置身于“绿野仙踪”。
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作为省级试点,从湿地保护与修复、物种资源保护与栖息生境恢复等六个方面,统筹布局推进十项重点工程,打造美丽、低碳、和谐的“原生态潟湖型湿地”生态示范岛初见成效。
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只是建湖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的一个侧面。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的深入推进,美丽建湖建设走深走实,生态本底愈来愈浓。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25%,建成绿美村庄21个;县城建成公园绿地39个,绿化覆盖率达42.58%。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激活“产业生态化”,是绘就美丽建湖新画卷的实践创新。建湖围绕争当绿色转型发展典范,全面推进产业绿色转型、节能减排,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全市唯一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奖励地区;试点推广“生态农业+”,通过“全域治理+稻田种养”,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建成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着力文旅融合 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旅游因文化底蕴而厚重,文化借旅游载体而鲜活。近年来,建湖以文化为底色、创新为笔触,成功绘就了一幅“热力值”火爆的文旅画卷。
今年“五一”假期,淮剧小镇游客众多,一眼望去,全是人从众,呈现出一幅“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据统计,全县接待游客74.88万人次。这是建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镜头。
旅游景区加速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软硬件技术,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重塑“五一”假期旅游新形态。
在九龙口景区,游客不仅能邂逅智能机器人,还能偶遇来回穿梭的智能机器狗;扫码共享无人机航拍极速成片,戴上VR眼镜畅享“穿越时空之旅”。景区打破传统走马观花式游览,“传统文化+现代科技”解锁文旅场景新体验。“没想到这么有意思,颠覆了我对非遗的传统印象,古老的非遗正以更新潮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来自杭州的游客张安晨兴奋地说。在淮剧小镇,大舞台化身科技戏台,机器人演员与梨园名家同台献艺、默契共舞,机器人成为淮剧“新角儿”、游客“新宠”,吸引央视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承载悠久淮剧记忆的沙庄古戏台,被童声戏韵唤醒。“五一”期间,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江苏选拔展演在建湖成功举办,3天、4个组别、300多名选手,35万+人次线上围观。在传统戏曲的铿锵锣鼓中,在每一寸浸润戏韵的淮剧小镇风景中,古老艺术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光精彩绽放。
湖垛家乡宴摆开长卷,游客被美味挑花了眼,在九龙口的美食与美景里欢聚;淮剧名家水袖轻扬,梨园清风滋润心田,台上台下在淮剧的天地里同频呼吸;千架无人机点亮水乡夜空,精彩演绎有文有景更有“戏”……一批文化体验、潮玩文创、特色民宿等业态,让文旅“流量”变消费“增量”,各色文化活动不断破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多元业态交织共鸣,奏响了传统与潮流精彩碰撞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