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迭代的浪潮中,国唐汽车将创新深植发展基因,以“追新”为引擎、“逐变”为路径,产品覆盖新能源公交车、自动驾驶客车、智能网联商用车等领域,正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品场景落地,为绿色智能出行书写新答卷。
走进国唐汽车生产基地,武汉公交集团定制的30辆新能源公交车正进行最后装配调试。工人有序完成部件安装、系统调试,全力保障这批总价值超2000万元的订单汽车按时交付。这是双方第三次合作,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装配,全程执行超行业标准的质控流程。下线检测线上,车辆逐一通过防水调试、制动性能测试、续航模拟检测等“体检”,全方位验证性能。值得关注的是,这批公交车融合多项创新:双摄像头环境感知系统实时监测路况车距并预警,车内USB充电接口、贯穿式无障碍地板提升便利性,噪音抑制与悬架优化让驾乘更舒适,交付后将进一步充实武汉公交绿色运力。
“在设计上,我们始终围绕‘贴近需求、跟踪需求、解决需求’。”国唐汽车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黄福良介绍,通过市场验证,企业在碰撞感知技术上不断迭代,从最初60扭的碰撞感知力降至30扭,确保碰撞物体无伤害;碰撞感知灵敏度也从300毫秒提升至100毫秒以内。
不止新能源公交车,国唐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同样展现“硬核”实力。其自主研发的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车,凭借感知系统、转向和换道等核心技术,已在天津港、舟山港、青岛港、潍坊港等国内10余个重要港口规模化落地。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唐汽车拥有授权专利74件,成立12年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每年科研投入占营收的7%~10%,今年预计投入四五千万元。”黄福良表示,无论是产品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还是前瞻性技术探索,国唐汽车都在加大投入。
创新之路从无坦途,国唐汽车以技术韧性稳舵,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如今,生产基地智能产线忙碌、测试场新车性能全开、研发中心攻关下一代电池管理系统,国唐汽车的“追新逐变”,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创新谋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更多技术成果转化与场景落地,这家以创新为信仰的企业,必将在绿色智能出行赛道上跑出更快速度、更远距离。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