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区域最优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19-08-16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效能快车提速年”活动要求,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切实抓好审批服务时间再提速、效能再提升,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键环节再优化。重点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服务、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等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精简流程、硬化措施,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企业开办方面,学习先进县(市、区)经验做法,提高企业注册登记受理及审核效率,将以往所使用证明由代理人提供并签字确定改为“由登记人员签字确认”。协调银行窗口进驻,帮助新开办企业申领开办许可证,引导企业在税务窗口完成法人信息采集、税务套餐登记等工作。不动产登记服务方面,推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行加强与各商业银行协同配合,提高各商业银行房贷审批效率。继续推行合并存量房转移和抵押登记,不断提升银行前置审批流程速率。继续推进乡镇不动产交易就近办,对近湖街道、开发区、建阳镇、上冈镇等先行先试乡镇不动产交易登记办理情况加强了解。同时协调解决在乡镇分局与政务服务中心“两头跑、多次跑”的问题。在实现县城不动产登记转移登记与水、电、燃气、有线电视过户“一窗受理、一网能办”的基础上,向试点镇区推广。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方面,加大各镇(街、区)代办工作落实力度,不定期组织代办员培训,进一步提高项目代办效率。对预审通过的工业项目进行梳理,跟踪各环节办理情况,进一步优化工作环节,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代办。跟踪服务县重点项目,加强与项目代办员及涉审窗口的沟通,制定项目进展情况表,发送至“重点项目服务”微信群,方便企业和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准备下一阶段办理材料。

服务质效再提优。加强“一张网”建设。按照省、市对这项工作的要求,协调各镇(街、区)和村(居),做好电子政务外网位置接入、线路铺设、设备进场调试等工作,真正实现电子政务外网省、市、县、镇、村五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完善“不见面审批”服务。继续完善窗口综合受理功能,通过“前台受理、后台内部流转、EMS快递寄送”的方式实现“不见面审批”服务。推行多领域代办,加强镇(街、区)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力度,建立镇村便民服务事项“帮办”,实现群众“不见面”也能办成事、办好事。加强“招投标”服务。与软件公司、银行签订合作合同,共同研发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探索政府采购、水利交通、农业资源开发等项目实行电子化招投标模式。制定统一范本,在投标资格条件中,不得设置排斥潜在投资人的条件,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参与竞标。在招投标公告和交易中心网站公布投诉电话,建立完善投诉调查反馈工作制度,切实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招投标环境。

改革机制再健全。建立政策宣传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县内各种传统、新兴媒介资源,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各类审批服务的相关政策,特别是“不见面审批”,通过各种渠道,让群众了解办事流程、操作方法,提高服务知晓度、认可度及信任度,实现在网上办事,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尺”。建立优质案例储备机制。每月跟踪培育一定数量的“2330”优质案例,并对每月办理评价指标案例的办理时限进行严格督查,切实优化完善月报制度,确保在新一轮评价前储备量多、质优的经典案例。建立严格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责任链,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合力;科学制定考核体系,逐项制定改革的“数量分”“质量分”“效果分”,每一项工作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确保改革工作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完成。朱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