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位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靠江靠海靠上海,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被誉为“苏中明珠”。今年上半年,海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2亿元,增长3.8%,增幅南通第一。4月27日,海安被表彰为“江苏省2019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全省共20个,南通唯一。从2012年起,海安连续8年夺得南通市综合考核第一名。傲人的成绩来源于海安广大干群实干担当的精神,来源于海安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
随着海安经济问鼎南通、跻身苏中苏北第一方阵,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集群,让海安赢得了产业培育“摇篮”的美名。
实现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就是要以高质量产业项目为支撑。项目从哪里来?招商是手段,项目是过程,产业集聚才是开花结果。海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奥秘在哪里?
长期以来,“一白一黑”是对海安传统产业丝绸纺织和机械制造产业的生动概括,多年来支撑了海安工业的大半壁江山。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海安如何构筑“产业高地”,海安各级领导和企业家,作出了有力应答。海安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在总结产业板块培育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提出大力发展十大产业集群:时尚锦纶、纺织丝绸、装备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建筑、现代家具等十大产业集群。海安发展,从乡镇企业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创新型经济,走出了一条发展质量提升之路。
近年来,海安市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部门和龙头企业形成合力,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海安先后获批国家火炬锻压、电梯、建材、磁性材料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时尚锦纶示范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基地等近40个国家级、省级基地。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中国电梯协会、中国锻压机械协会等30多次全国性行业年会在海安召开,海安产业形象不断提升。
企业兴,则产业强。在海安,企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创新在支撑,产业从无到有的崛起,是创新在引领。7月17日~19日,第七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吸引300多名来自国内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海安,现场签约引进原创性成果、人才和平台合作以及高科技投资项目共31个。依靠创新,海安标杆企业不断涌现。通润汽车、铁锚玻璃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通洋机电、天楹集团等2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产品、科技小巨人企业,鹏飞、鑫缘入选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鑫缘、联发、铁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注重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在集群企业实施“智能工厂”改造,锻压机械、电梯、电工电气等产业实现人工智能的有效运用,交睿机器人、苏大机器人、威尔曼第一批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威尔曼被江苏省经信委评为三星级上云企业。目前,海安拥有6个江苏省级智能车间、9个南通市级智能车间,保有量居南通市前列。
常态化开展“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以及各类产学研活动。近几年来,海安已先后引进国家级人才78人、高层次人才2813人,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47人入选省“333”与南通市“226”人才培养工程,入选数量均居南通第一。海安建成“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海安基地”, 被评为“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地区”,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五,长江以北第一。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的活力,是产业培育的重点任务。玻璃产业是海安的传统产业之一,推动产业升级步伐一直未停。位于海安经济开发区的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高端汽车玻璃、家电玻璃、镀膜玻璃和电致变色玻璃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国际多家知名汽车、家用电器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法宝。目前,繁华公司正抓紧建设总投资10.6亿元的电致变色玻璃项目。”公司负责人黄俊杰说,“电致变色玻璃项目2019年开工建设,目前设备、厂房投入分别达1亿多元,预计今年底投入生产,将成为全国第一家能提供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的企业,也是世界上第三家能够做这种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应用广泛,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是海安一以贯之的经验做法。3月25日,总投资10亿元的牧原集团3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开工建设,为全省、南通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5月28日,全省夏收夏种暨促进粮食稳产增效现场推进会在海安召开,海安稻麦年单产连续14年保持全省第一,小麦单产连续11年全省第一。海安市高度重视家具产业发展,将家具产业列入海安重点产业进行培育,目前已有近千家家具生产企业在海安及周边集聚。中国东部家具产业基地是海安市政府与中国家具协会联合共建的项目,是江苏省重点项目、江苏省服务业“十百千”重点工程、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目前,基地正围绕“研发有机构、生产有基地、销售有市场、物流有平台、服务有配套”的家具全产业链目标,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产业链初具规模。
项目是做强经济的源头活水。一直以来,海安始终把项目招引和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持续开展“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把主要精力向项目集中、工作重心向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向项目集结。
项目建设,招商先行。3月初,海安集中组织招商出征誓师动员,200多名招商人员奔赴招商一线,深入开展上海、苏州、无锡投资促进周活动,积极探索使用线上“云招商”等新模式。6月5日,柬埔寨电力公司(EDC)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海安亚威变压器有限公司签署联合投资协议,总投资3亿美元的智能电站设备制造项目成功落户海安高新区。6月23日,海安在苏州举办高质量发展产业合作恳谈会,与苏州市13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海安项目招引建设加码。今年上半年,海安市123个项目集中开工,开工数超过2019年全年。
弘盛新材料是海安时尚锦纶产业园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之一,自2013年落户以来,企业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发展规模持续壮大。5月18日,该企业总投资50亿元的三期项目工程正式开工。“瞄准当下有利时机,我们迅速上马三期项目。”公司总经理徐继军说,此次三期项目新上设备投入1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0万吨锦纶切片、20万吨工程塑料粒子、10万吨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能力。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全部达产后,企业总销售收入有望破100亿元。
项目落户离不开载体。为加大重特大项目和企业招引力度,进一步推进重点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海安全力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园、时尚锦纶产业园、常安纺织科技园、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区台商产业园和高新区台商产业园7大专业园区建设。
产业集群的招引培育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方能收到实效。海安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将全市重点产业板块,由相关部门作为产业板块培育的责任单位。这样使原来那些与工业经济和产业板块培育有一定关系、但没有直接责任的部门也都挑起担子,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开展。
如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风口”上,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海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头再来,点燃二次创业激情之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吴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