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突出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更大力度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倾力培育主导产业集群
解读:主导特色产业集群是一个城市经济中的核心和经济增长的龙头,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引领、推动作用。当前,我县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这需要我们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主导产业,将其作为提升我县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来培育,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具有较大规模总量和竞争优势的主导特色产业,成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火车头”“排头兵”。
报告指出,深入开展“产业集聚提升年”活动,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紧扣“四个100”目标,以提高产业集聚度为方向,整合资源要素,拓展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确保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占规模工业企业总量比重达65%。高端装备产业要加快提质增效,抓紧优化产业链整体布局,大力发展核心装备、成套设备及零部件,加速向高端产业链、高质产品链、高效价值链攀升,重点抓好上海机床厂整体搬迁、彭浦推土机、重亚盾构机等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开票销售突破16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依托节能电光源产业基础,抢抓国家“两新一重”建设机遇,积极发展绿色照明、5G应用,加快明微LED点测分选项目落地,重点推进合泓5G通讯设备、般若LED封装、亚明照明等企业扩大投入、提高产能,全年开票销售增长5%以上。新能源产业要加快集聚扩张,重点发展光伏电池及组件、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板块,全力抓好润阳高效PERC太阳能电池、悦阳高效光伏组件等重大项目,着力推动贝肯锂电池、英能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国唐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充分释放产能,全年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
关键词:持续突破重大产业项目
解读:区域竞争,归根结底是项目的竞争。大项目推进大发展、高效率成就高质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和鲜明标识。当前,我们要坚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战略定力和拼抢劲头,凝神聚力兴产业,心无旁骛抓项目,把精力倾注到项目上,把资源汇集到项目上,把政策落实到项目上,以重大产业项目的新突破推进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树牢“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理念,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招商,以“马上办”的劲头推项目,努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持续取得新突破。扎实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综合运用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资外资集聚区,全力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确保下半年再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3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深入实施“三个百企计划”,积极推动振华、那美、博克斯等企业“机器换人”“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确保新增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4家,其中超20亿元企业2家;建成市三星级以上企业14家,其中四星级以上企业3家。围绕“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推动6GW储能及动力电池、中丝、光学薄膜等项目尽快签约,悦阳光伏二期、三郎钛材料口杯、正田SMT贴片等项目抓紧开工,形成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态势。
关键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解读: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推进建湖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围绕我县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把创新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报告指出,始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孵育工程,鼓励支持企业深化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全力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科技产品,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市场的“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油机械研究所等资源,优化提升检验检测、科技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功能,加快推动“建湖制造”升级为“建湖智造”。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高新区智慧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引培创新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年内引进产业领军人才30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300人,切实缓解重大项目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关键词:加快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解读: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也是我县实施富民兴县战略、集全县之力培育的经济增长极。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明确定位、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大力推进平台载体建设,树牢质量效益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项目吸附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报告指出,“两区一园”要紧紧围绕“对内提份额、对外争位次”的目标定位,对照“八有”标准持续推进整合提升,深入开展“等级创建”,全力聚焦主责主业,坚定不移把园区做大做优做强。牢固树立质量效益导向,强化“税收为零、项目为零”理念,建立以设备投入为核心的项目用地制度,以人库税收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制度,加强对项目用地规模、亩均产出、税收贡献等指标的全程监管,持续开展“三项清理”,加大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力度,把有限的资源向优质项目、优势企业集聚。积极探索“去行政化”改革,优化园区机构职能,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薪酬制度,提升园区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水平,着力构建精简集中、务实高效的运行体制。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加快盐海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工业邻里中心等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仓储、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