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阜宁县委诞生地:大唐村

发布日期:2020-09-28 浏览次数: [字体: ]

上冈镇草堰口社区下辖的大唐村与阜宁县沟墩镇接壤。20世纪20年代初,大唐村境内,较早就有党员活动,革命思潮激荡。在此基础上,1928年,在大唐村境内大唐庄诞生了中共阜宁县委员会。

史事经纬

1927年春,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分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大革命失败。针对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月,中共江苏省委恢复,并陆续派员到苏北,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江北农民武装暴动。

1927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先后派黄进、李润生等人来盐城地区开展党的工作,同时境内草堰口党小组成员,继续在草堰口、上冈、盐城、大冈等地活动,他们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宣传八七会议精神,传播革命思想。

11月,为方便就近指挥江北农民运动,中共江苏省委成立中共江北特别委员会,先后派遣李林、王剑秋等8名同志到盐阜一带指导工作。他们来到阜宁后,与本地党员一起从事建党和武装组织工作。境内大唐庄籍唐太初,在篆河小学任教,由李林、王家祥介绍入党,入党后,他经常在家乡草堰口、大唐庄一带进行秘密活动,发展党员。随着党员人数持续增加,基层党支部不断建立,党的活动更加广泛,为便于统一领导,中共阜宁县委于1928年1月,在唐太初家成立。

首届中共阜宁县委由9人组成,李林任县委书记,唐太初、王家祥、黄效白、张凤吾、钱福海、王四、陈勃、姜元之为委员。李林负责全面工作,唐太初负责宣传工作,王家祥负责组织工作。县委的中心任务是:积极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发动农民开展“五抗”(抗租、抗捐、抗税、抗债、抗粮)斗争,并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关于积极抓武装的精神,着手搞枪杆子,准备组织秋收暴动,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组织发展

中共阜宁县委成立后,派员在县境内草堰口、大唐庄、辛庄一带开展党的活动,使这些地区逐步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当时中共阜宁县委在今建湖县境范围内的下级组织有大唐庄党支部、草堰口党支部、宝塔湾党小组及杨唐庄党支部,除杨唐庄党支部资料尚未查明外,其余各级党组织具体情况如下:

中共阜宁县大唐庄党支部。1928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邮寄给阜宁县委的函件和宣传刊物接收地点暴露,为避免省委来函投寄中断或发生外泄,阜宁县委决定将接受地点转至草堰口邮政代办所。为加强组织保障,王家祥、唐太初、吴章华等人,经请示县委后商定成立大唐庄党支部。该支部1928年6月至1929年2月由唐太初兼任支部书记,1929年3月至7月由王家祥兼任支部书记,主要负责省委来函的接受和转送工作,直接承担工作任务的是吴章华和唐太初的爱人。实际上这个支部成了地下政治交通站,他们都是黑夜到相距3公里外的草堰口邮政代办所领取来函,三年时间,从未中断,为党组织信息的上传下达做出重大贡献。

中共阜宁县草堰口党支部。中共阜宁县委成立后,派员到草堰口堰北一带活动,发展了唐桂群等6人入党,1928年6月,建立草堰口支部,唐桂群任支部书记。该支部建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五抗”斗争,并且依靠群众,获得数十支枪和一些弹药,把200多名乡亲组织起来,编队训练(当时称红军组织),积极筹备革命地方武装。

中共阜宁县宝塔湾党小组。1928年秋,唐太初到辛庄以西的宝塔湾发展了曹加明、李楚珍等3人入党,建立了中共阜宁县宝塔湾小组,李楚珍任组长,在地方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开展群众工作。1929年12月,因该小组成员外调,党小组自行消失。 刘莉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