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五个“强化”构建校园体育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3-12-05 来源:建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县教育局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引导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强化体育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每周小学不少于4节、初中和高中不少于3节体育课,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节健康教育课。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路径,大力推行“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认真开展适合各年龄段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每年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加强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建设,打足活动时间,确保正常天气学生每天课间休息、大课间活动等校内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

强化体育考试评价。建立健全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坚持规范标准,完善规则程序,发挥体育考试导向作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联动,每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体能项目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练,以考保健康"的目的。初中学校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我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细化量化评价办法、标准和内容,采用电子化测试方式进行。

强化体质健康监测。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公示等制度,各校每年以班级为单位公示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和近视率,公示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总体情况。县教育局对各校体质健康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作为对校长履职评价的重要指标,确保到2025年,我县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达50%以上、合格率达95%以上,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强化体育工作保障。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将体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体质健康监测、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及时更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大对老旧操场、场馆的改扩建工作力度,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实际困难。鼓励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在课后、节假日期间向本校学生有序开放,满足学生每日体育锻炼需要。

强化体教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大力发展田径、武术2个市队县办办项目和田径、足球、篮球、激光枪、少儿体适能、艺术体操等12个县队校办特色项目。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做好新一轮项目布局工作,确定了以建湖高中、上冈高中、建湖二中等学校为龙头,建立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共同体。持续抓好日常训练,积极组队参加市第九届运动会,摘得金牌69.5枚、银牌63枚、铜牌52枚。2023年向省、市输送运动员26人。许凌 卞加进 杨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