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双减”经验在全省推广

发布日期:2023-08-03 来源:建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广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全省60个“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盐城市2篇案例入选,其中,我县教育局报送的《劳动教育助推“双减”提质增效》榜上有名,获全省推广。

近年来,县教育局始终将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依托“一套方案、两处基地、三条路径、四个走进”让劳动教育回归本源,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提升,促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

一套方案确保劳动教育实效。县教育局出台《“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要求全县中小学从课程引领、课堂渗透、课后参与、课业体验4个层面发挥劳动教育在育德、启智、健体和润美中的重要作用。县教育局新成立“双减”办,牵头负责整体优化各中小学劳动课程设置,形成各校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坚决促成百分百参与和百分百达标“双百”要求。

两处基地打造劳动实践平台。一方面,各学校因地制宜开辟“小农场”“生态园”“责任田”“自耕地”“木工房”等劳动场地,全县中小学校内基地从期初的15个增至46个,达到全覆盖。湖阳路小学的“耕读园”、秀夫小学的“秀夫小农场”、汇文西路小学的“汇美生态园”、庆丰小学的“菜香苑”、九龙口中心校的“柳蒲编织室”等校内基地成为全县典型,并且搜集传统农具100多件进行集中展览。另一方面,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立体打造厨艺体验操作平台40间,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采摘、洗切、炒煮、烧烤等一条龙服务。近两年,2.58万人次参与基地体验活动,占比全县总生数62.9%,完成实践报告1.6万份,绘制“厨艺图文”5000多幅,发表劳动习作1000多篇。

三条路径联通劳动教育脉络。县教育局依据学生活动场所的改变,把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以课程的形式合适地设置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路径进行系统推进。小学阶段重在日常劳动体验,2023年全县印发《建湖县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南》3.4万份,中高年级“秀秀我的拿手菜”活动成效显著,全县三四年级7100名学生能完成“一饭、一菜、一汤”劳动考核(占比率62.3%),五六年级“蛋炒饭”和“酸菜鱼”考核通过人数达8500人(占比率71%)。2021年至2023年全县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规模性的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劳动近1.7万人次,19所初中全部建成学校志愿劳动组织。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2021年优秀率是41.12%,2022年上升至51.21%;合格率2021是97.47%,2022年上升至97.88%。疫情期间学生宅家自我服务和照顾家人满意度测评达90.7%。

四个走进丰厚学生劳动素养。县教育局中教科和初教科联合指导全县中小学开展“四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即走进农村、走进公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参观全县新农村田园建设,学生的徒步前往、农活的亲自实践、才艺的现场表达不仅愉悦了他们的身心,并且培植了他们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国情怀。学生对农作物和蔬菜的识别度从10%左右增幅到50%左右,对校企劳动产业链的熟悉度从15%左右增幅到65%左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