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积极探索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和功能定位,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整治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有效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始终突出“人”的要素,让农村生活空间更“优”
2019年4月,建湖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上冈镇树新、洋中两村启动农房改善工作,有153户选择在村内易地安置,但在确定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却出现“合规地相不中,相中地不合规”的两难境地。对此,该县结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首次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江苏意见”,在满足项目区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三有”前提条件下,率先编制江苏省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
该项目实施面积15453亩,涉及农户1229户、4832人,成功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共新增耕地1570亩,相关土地管理数据依法调整并上报备案,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顺利“落地”,农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强烈愿望实现。
始终聚焦“连”的因素,让农业生产质效更“佳”
建湖县钟庄街道同一乡镇整治项目位于建湖经济开发区东郊,实施面积2.2万亩,涉及农户2516户、7223人,兼具粮食稳产保供和生态修复涵养“双重”功能。在实施过程中,该县对标万亩集中连片整治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共新建硬质路面、田间道、机耕道24.5公里,桥梁41座、泵闸站49座,灌溉沟渠94.2公里,实现了耕地条田化、农业农场化、耕作机械化目标。
项目实施完成后,按照“良田粮用”的要求全部用于粮食规模种植,由上海光明米业集团在项目区建立万亩优质稻米示范基地,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投入品供应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种植加工出来的稻米热销上海市场,有力带动了全县农业规模经营、提质增效,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42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28.1万亩,创建“两品一标”31个,成为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始终彰显“绿”的元素,让农民居住环境更“美”
建湖县恒济镇恒东村,通过整体推进农房搬迁改造,形成了集中度较高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农民住房条件明显提升。然而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风景”,单单建设这样一个“盆景”远远不够,还需发挥农房改善后集中土地的生态效益,塑造集中连片、生态自然的田园风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也是建湖县探索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课题。
2020年4月,江苏省加快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与会领导实地观摩恒济镇恒东村,对该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给予高度评价,该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