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时,丹桂飘香远。主导产业风生水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幸福安宁……行走在建湖水乡大地,一幅幅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活力。
近年来,建湖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在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中积极担当作为,锚定“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定位,埋头苦干、砥砺奋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 勇当“碳路先锋”
8月7日至9日,全国第三届智慧机坪新技术交流研讨会暨低空经济产业推介会在建湖举行;8月23日,建湖县举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暨优强石油钻采设备项目开工活动;8月27日,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领导者——普渡机器人项目举行建湖工厂竣工暨第8万台机器人下线仪式;9月5日,中国建湖(东京)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东京举行;9月29日,建湖县举行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开工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活动……
进入下半年以来,建湖大地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奋勇争先的激情与活力,全县上下抢抓有利时机,全面发力、全力攻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奏响了高质量项目建设“奋进曲”。
走进江苏聚龙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焊花飞溅,火光四射。近年来,该公司积极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新上国际先进的快锻、胎模锻一体化、电渣重熔和热处理生产线项目,新产品打破了新特材料技术瓶颈,畅销海内外。公司全年预计可实现开票销售10亿元,税收5000万元。
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折射出建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努力。当前,建湖持续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通过精准的产业定位和科学的政策导向,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益佳通公司中控大厅,数字化大屏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正实时调度生产安排,设备、生产和物流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该公司搭载5G数据平台,建成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统中心,打造5G全连接工厂,可实现全过程监测与控制。益佳通的成功实践,是建湖扎实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生动缩影。该县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以数字产业化催生新动能,以产业数字化赋能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激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面对产业发展新风口,建湖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和机器人两大产业,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百亿机器人示范区,争创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努力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在省重大项目——普渡商服机器人厂区,一座现代化厂房矗立眼前,厂房内一派忙碌景象,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实现开票销售30亿元、税收1.2亿元。
近年来,建湖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方略,精心培育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9月初,建湖县油气钻采井口装备产业创成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湖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8家。
建湖坚定不移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聚链成群,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到2026年工业经济总量突破千亿、2027年GDP总量突破千亿”的奋斗目标。
守护绿色生态 彰显“水韵江苏”
走进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碧波荡漾,处处皆风景,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绚丽耀眼的景色。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曾被围网养殖分割成块。为了恢复湿地生态,近年来,地方累计实施湖荡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湿地修复5000亩。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创成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
建湖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素有“水乡明珠”“千河之城”美誉。近年来,建湖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生态质量指数连续4年全市第一,可以说优良生态成为该县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去年底,建湖县“构建县域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推进‘生态+’发展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创成“中国天然氧吧”,还被授予全国首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建湖探索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为全国探路。
“建湖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一批特色产业欣欣向荣,这一发展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都提供了典型经验与示范作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规划部主任汤长新认为,“下一步,建湖还将不断创新生态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培育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品牌,打造最美江淮‘绿心’新图景,战略高远,步履坚实。”
逐“绿”而行、向“美”而生。建湖聚焦“江淮绿心新兴制造基地、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的目标,全力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最美“绿心”,以推进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宜居“四个绿色之城”为抓手,统筹抓好“无废城市”、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和零碳园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里下河地区“水韵江苏”示范样板。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建湖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为全市、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新路。优化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绿色低碳建造,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尽享碧水蓝天的生态福祉。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施空气质量提升工程,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_2.5浓度保持省市前列。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突出淮杂文化传承,融合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背景,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湿地度假、生态康养等生态旅游产品,丰富业态体系,真切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书写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城市的高楼大厦与靓丽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自然过渡,城郊的公园绿地与丰收在即的水乡田野无缝衔接……在建湖这片热土上,城乡不再是割裂的两极,而是相互依存、共融共生的命运共同体。这里,正绘就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能改善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又能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全省共10家、全市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建湖县近年来坚持绿色低碳理念,聚焦绿色宜居,加快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布局不断优化,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主体,东部上冈、西部九龙口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先后改造老旧小区35个、惠及近万户居民,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3个、市级7个。城乡融合加快发展,先后改善农民住房4.7万户,新建、扩建新型农村社区45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全县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化进程,充分享受到城乡融合发展成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建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湖坚持把8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教育、医疗、“一老一幼”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9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3.96万元、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建湖坚持强县与富民并举,大力提升县域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服务水平,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细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统筹做好社会福利、住房保障和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关爱服务工作,确保现代化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实施“县中振兴”计划,持续推动教师配置优质均衡发展;今年高考成绩喜人,3名学生进入省前100名,2名被清华、北大录取;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生活圈和文化圈”的全覆盖;深化“健康建湖”建设,持续推动“三医”联动改革,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综合医院……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建湖坚持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谱写水乡大地幸福民生新篇章。